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好村医——张宏伟

    信息发布者:花生米
    2017-07-25 15:42:51    来源:渭源广播电视 公众号   转载

    在渭源县田家河乡韦家河村有位村医,在缺医少药的穷乡僻壤行医坚守四十一年。爬山涉水,栉风沐雨,没白天黑夜地为全村7个自然村和周边十几个村的百姓医病保健,上门服务。被当地村民誉为最美乡村医生、被评为县卫生系统优秀乡村医生。他,就是年近七旬的村医——张宏伟。

    虽然田家河乡气候比较凉爽,但三伏天持续的高温让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病患者倍感不适。


    △张宏伟为村民问诊把脉

    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并伴有感冒咳嗽症状的高石崖村村民朱海渊,临近中午时赶来田家河乡卫生院准备就诊,正巧碰见刚参加完业务培训的韦家河村村医张宏伟,便就地进行了问诊把脉做起了检查。

    中医治未病,中医药根除病症。家里并不富裕的张宏伟始终奉行“治病救人、扶贫济困”的原则,在给村里人看病时从不推销价格贵的药品,坚持中医理疗采用推拿捏脊、针灸等方法治疗,并不收取任何费用。同时,他还给村民宣传保健常识,让大家少去医院、少花钱。而他自己用十三种中草药研制的贴膏,对于长期哮喘、咳嗽具有明显疗效。

    朱海渊:张大夫的人确实好,医术、医德也好,群众在他那儿爱看病;服务态度好,人也脚勤,不管是早晨晚夕夜里,有病了叫一声,他就会及时赶来。

    韦家河和周边高石崖、上湾乡的周家窑三个村地广人稀,两千多群众就医十分不便,很多产妇生孩子也都是在家里。当赤脚医生的张宏伟心里只有生命,没有脏,没有累,只有对从医人悬壶济世的崇高信念。

    那是1999年冬天的深夜,在急促的敲门声中,张宏伟起身开门,踩着一尺多厚的积雪沿着难走的山路,爬行一个多小时才来到居住在过那山顶的产妇家里。

    过那山社农民 杨红梅:我们三辈人看病都找张大夫。我(生)养头胎的时候,生不下来就取下来了,当时实在是没办法,生下来时就像死着呢。

    张宏伟:当时一检查是胎位不正,正常生是特别吃力。先下来了一只脚,又推进去,再出来肩膀又卡住了,肩膀挪出来下巴又卡住了,眼看娃娃快窒息了。

    过那山社农民 杨红梅:我爸爸坐在屋外,掌柜的吓着裤脚抖的刷刷刷的。我三奶奶说快不成了,把娃娃抱上扔掉去,把大人救。

    张宏伟:我就一边抚摸一边把强心针打上,赶紧做人工呼吸,连吹带压的,做着做着娃娃喊出声了。把我也吓了一身的汗。最后大人和娃娃都搭救活了。

    △张宏伟为村民上门服务

    后来,为了搞好村里的疾病预防,他辞去了村主任职务,专心从医。并从自己家拿钱改造了简陋的村卫生室,添置了必要的药品及医疗器械。 即使在“非典”时期,他也是不计个人安危,每日给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,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预防宣传手册发放到家家户户。

    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中,年岁已大的张宏伟比年轻人做的都细致。他积极落实健康促进模式改革“4+1”随访服务和乡村医生签约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,为村民免费测血糖量血压,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、0-6岁儿童、孕产妇进行体检,同时做好登记和随访工作。每天,不是在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取药做理疗,就是背着沉甸甸的医药箱奔波于山峁沟梁,为每一位身体欠佳的村民上门服务。谁患有高血压、谁患有糖尿病、谁患有腰腿疼等慢性病,谁对哪些药物过敏,谁家有几个小孩,在他心里一清二楚。韦家河全村7个自然社,他不知跑了多少遍,谁也数不清楚。


    记者:您在行医40多年中,你觉得最让你犯难的是什么事?


    张宏伟:最犯难是医术还是浅薄,有的病还是看不好,想是把所有的病都能看好是就心满意足了。


    记者:你经常跟张医生下乡,对你有什么影响?


    田家河乡卫生院护士 田莉莉:张大夫就在路上撒中草药之类的就给我们讲着说一哈功效这些作用。虽然我怀孕着,但比起张大夫这些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他的工作岗位上,我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。

    张宏伟,作为一名已有34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员,一名乡村医生,凭着崇高的医德、精湛的医术,为病人除疾祛病,排忧解难,从未出现医疗事故,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同行的信赖。

    田家河卫生院院长  陈满仁:张宏伟医生在平时的医疗工作中热情对待病人,他得到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评价。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,他和卫生院的职工一同进村入户,不怕上山爬凹的艰辛和困难。


    【本台记者   张念龙   乔彩凤   报道】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