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渭源易地扶贫搬迁登上人民日报

    信息发布者:花生米
    2017-07-07 15:30:00    来源:渭源电视台   转载

     据定西新闻网7月3日讯  6月26日,人民日报第13版刊登了甘肃分社记者柴秋实采写的通讯《政府帮我出穷窝》,1000字的篇幅报道了渭源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。

    15.jpg

      △《人民日报》刊登通讯“政府帮我出穷窝”

      通讯说,通过实施易地搬迁脱贫一批,是渭源县脱贫攻坚“七个一批”措施的重要内容。2012年以来,渭源县先后扶持6000多户农村群众实施易地搬迁。通讯一开头,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渭源县上湾乡农民杨培新。老杨的“老家”位于尖山村,长期以来,行路难、上学难、吃水难、用电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。在杨培新的印象里,那里“山太高,自来水上不去;电压低,灯泡都不咋亮。”最头疼的,还是小伙子们娶亲难,尖山村至少有十几个光棍汉。
      通讯真实地记录了老杨一家的心路历程。2013年,村干部来到老杨家,动员他搬迁到山下的安置区。一开始,老杨是拒绝的,下山后生计怎么解决、房款如何筹集,都让他颇为纠结。“主要还是考虑孙子上学的问题,山上的生活实在太不方便了。”2015年初,老杨一家经过反复权衡,成了第一批入住侯家寺易地搬迁安置区的农户。“政府给我们这些搬迁户每人补贴8000元,还提供每户5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。”老杨又向亲戚借了点钱,10万多元的房款就凑齐了。他深情地说:“出穷窝,政府可帮了大忙了。”

    16.jpg

      △上湾乡安置区现貌

      新的住宅楼漂亮极了,让老杨最满意的,是新的冲水卫厕没有臭味、蝇虫也少了。老杨的儿媳妇就在安置区开了家手机店,生意做得有声有色。在乡上打工的儿子也可以每天回家。村上的沙棘加工厂正在招工,老杨和老伴谋划着去打点零工。乡上还计划建设一处占地50亩的现代物流园,建成后可带动安置区农户80户,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。通讯通过前后对比,使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好处跃然纸上。

    17.jpg

      △上湾乡安置区现貌

      “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”近年来,人民日报甘肃分社频频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渭水源头,广大记者践行“走转改”、落实“三贴近”,采写了大量沾着泥土、带着露珠、冒着热气的好新闻。2015年以来,人民日报共刊发渭源县稿件15篇,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。

    (来源:渭源电视台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